10年专业笔译品牌
10年数万场口译
专业留学移民翻译
多语言网站翻译
89种语言服务
2012年10月11日,据译雅馨深圳翻译公司获悉,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批评不仅越来越受到关注,更肩负着“给文学翻译一个方向”。
长久以来,正如法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实践家、理论家贝尔曼所说,翻译一直处于一种“被遮掩、被压制、被排斥状态和仆人状态”(Berman,1984:15)。在诞生了无数成功的译作,攻克了无数的不可能之后,那句意大利名言“traduttore tradittore”仍然能被用作对翻译的评价而起作用。人们对翻译总是心存怀疑,甚至把翻译比作仆人的工作,认为翻译首先要服务于原作及原作者。而译者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小”,甘愿臣服于原作与原作者之下,默默无闻地充当一名复述者(而不是写作者),成为读者与外国作品之间谦逊的中介。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主义的翻译观所造成的,结构主义翻译观深受哲学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影响,认为原文具有确定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而在翻译中译者的地位逊于原作者的地位,译者必须仰视原文及其作者,将这两者视为翻译中的本原,把再现原文的确定意义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以求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
然而,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的语言学转向,认识论的主体哲学转向了语言论的解释哲学,语言学的理论模式被当作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一种参照体系,来对过去的哲学问题和认识重新进行审视。同样,语言学转向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深的触动,译者孜孜以求的确定意义遭到前所未有的颠覆,原文的意义失落于无限的解释的可能性。传统的语言观认为“人是意义的主宰,人使用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意思;语言符号与语言的意义之间则是一种自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盛宁,1997:53),因而,语言就是意义载体,透过语言,人们便能对它后面所隐藏的意义一目了然。随着索绪尔提出了符号的人为随意性、意义由各符号之间的相互差异所决定等独创性的观点,语言被认为是先于人的一种存在,传统语言学所倚重的语言的“透明性”不复存在。语言是一个“自足自律”的系统,而人们认为自己所把握了的客观世界,或说意义的世界,其实都只是由语言构成的那个世界的对应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过去认为是很稳定的‘意义’,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和语言结构自身逻辑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种极不稳定的能指符号的滑动”。于是,意义不再可能一目了然,而必须依靠阐释才能获得,唯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意义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解释的无限可能性。这就使得译者有充分的理由开始寻求摆脱所谓的仆人状态,打破原文及原作者的束缚,不再为原文的意义而困扰,并由此走向对主体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