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业笔译品牌
10年数万场口译
专业留学移民翻译
多语言网站翻译
89种语言服务
中医翻译难,《黄帝内经》的翻译更为不易。由于年代久远,语言晦涩,理沦深奥,再加上各家注解不一,将其译为白话文已颇为不易,更何况译为英语!
我最初尝试翻译《黄帝内经》是在1987年春,那时我在陕西中医学院讲授英语。因工作之需,开始学习中医并接触到了《黄帝内经》这部旷世奇书。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哄的墓本理论,我常常在课后将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教材内容翻译成英语,以加深理解。中医教材中有许多《黄帝内经》的引文,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说,《黄帝内经》原文很难理解,很难翻译。出于初生牛犊之勇,我悄悄地开始翻译《黄帝内经》,然而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唐•吉可德,那一个个希奇古怪的词语就像一座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山峻岭,难以理解、难以把握、难以翻译。
我第二次开始翻译《黄帝内经》是在1990年初。那时我正在西安医科大学攻读专门用途英语硕士研究生,在导师邵循道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医英语翻译问题。为了更深人地了解中医英语翻译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心理等问题,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在课后又开始翻译《黄帝内经》。从1990年春到1994年秋,我基本翻译完了《素问》和《灵枢》的部分章节。之所以说是基本译完《素问》,是因为所译均为草稿,未经任何修改,另外译稿中还有很多问题——包括难以理解的词句和不知如何表达的概念——都没有解决。《灵枢》经的后十几章是我1996年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陆续完成的。
通过多年的翻译实践,我深深感到《黄帝内经》就像唐诗宋词一样,几乎是不可翻泽的。即使勉强翻译了,其内涵上的“信”,表述上的“达”,文字上的“雅”也很难做到。就一个“信”字,就足以使译者“白发三千丈”了。译稿虽然勉强草就,但读来佶屈聱牙,词不达意。在与友人的通信中,我感慨的说,《黄帝内经》恐怕是此生难以完成之事业。译稿因之而被束之高阁。
200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跟商谈出版英译《黄帝内经》事宜。几经考虑,我接受了该编辑的约请,答应抽时间对原译稿进行修改补正,准备适时出版.正在我准备动手修改译稿之际,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也对出版《黄帝内经》英文译本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两家出版社决定联合出版《黄帝内经》英译本。
然而当我拿出封存了多年的译稿时,才发现早年的译稿其实是不能用的。因为那时对中医的理解甚为肤浅,对中医翻译的实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翻译经验不足,所译之稿从理解到表达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尽量减少对原文的损益,我决定放弃原译稿,重新翻译《黄帝内经》。在动手翻译之前,我首先对中医翻译在国内外几十年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探索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分析,对自己以往在中医翻译上的种种失误进行了深刻地反思,重新探讨了中医翻泽的原则问题,确立了《黄帝内经》英语翻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应该采用的墓本方法。2001年初开始动笔重新翻译《黄帝内经》。因有十年前的译稿作基础,有译前广泛的资料准备,翻译中虽有种种困难,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周国琪、曲丽芳、张抱芳等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基本得到了解决。(文章摘录自《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