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业笔译品牌
10年数万场口译
专业留学移民翻译
多语言网站翻译
89种语言服务
2012年11月26日,据译雅馨翻译公司了解到。 1949年到文革前这一时期,由于中央和文艺界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以及广大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翻译理论呈现繁荣和发展的景象。
董秋斯(1899 — 1969),河北青海(今属天津市)人。192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上海解放不久,任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席。
◆最早明确地强调了翻译理论的建设问题,并大力提倡开展翻译批评。
◆1950年在《翻译通报》上发表的《略谈翻译工作的缺点》一文中提出了在翻译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四项缺点:选择不精,辨别不明,态度不严肃,工作不认真。
◆认为翻译批评的三个重点是:
1. 译者和翻译书出版者的作风;
2. 影响比较大的经典文献和供多数人学习用的理论书;
3.比较难译的文句。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在第一届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作《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报告。
◆该报告是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代表新中国初期译学界最高水平。
◆强调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学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提出文学翻译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提出必须把文学翻译工作提高到艺术创造的水平。
◆加强文学翻译工作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集体互助精神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1926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翌年自费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和卢佛美术史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工作。
◆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1951年9月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继承了中国现代自鲁迅、郭沫若、闻一多以至林语堂、朱生豪等人关于艺术作品翻译须“传神”的观点,结合自己深湛的艺术修养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
钱锺书(1910-1998),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提出“化境”说,在中国译界影响深远。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能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是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说算得入于‘化境’。”
【温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译难题或者有翻译需求,可立即拨打全国免长途费咨询热线:400-8808-295 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更多详情请浏览:
译雅馨深圳翻译网站:http://www.12688888.com/
译雅馨西班牙语翻译:http://www.yiasiaf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