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业笔译品牌
10年数万场口译
专业留学移民翻译
多语言网站翻译
89种语言服务
据译雅馨翻译公司了解到,目前通用的翻译标准,主要是信忠实和达通顺,雅保持风格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信和达应该怎样理解,怎样才算“信”,如何才叫“达”,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翻译实践中,不少人认识不对,自以为符合信和达的要求,实际上他的译文既没有做到信,也谈不上达。由于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致使目前的翻译标准有以下几方面的弱点:
一、割裂与对立。专业翻译标准应该是个统一整体,但这个翻译标准的精髓是由两方面所组成信,或叫忠实准确达,或叫通顺流畅。过去有人把这二者割裂开来,甚至看成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厚于此必然要薄于彼。这就是过去“宁顺而不信”与“宁信而不顺”之争的实质所在。实践证明,从事翻译工作信与达二者缺一不可。于是有人提出要“统一看问题”。然而,过去的影响根深蒂固。在高喊“统一看问题”的口号声中,仍有不少人以“我偏重于信”或“我注重通顺”作为自己的翻译风格。至今还有人坚持主张,信应该重于达,还是把信和达分成了两个部分。严复主张,译文光信不行,还需要达只有做到达,才有可能信。“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可见,这种把翻译标准割裂对立的做法,正好背离了信达雅。
二、理解不一致。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是指译文应该与原文保持一致。但是在哪方面一致是内容还是形式,是文体还是风格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我们认为,信应该首先指内容一致。但不少人认为信主要是形式上一致。他们主张,原文用了什么词,译文也要用什么词原文用了什么比喻,译文也要用什么比喻。甚至有人提出要“对号入座”,词词对应。似乎唯有如此才算做到了信。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翻译应该把重点放在意义上。只要符合原意,形式可以灵活一些。至于达,有人认为,译文应该像原文一样通顺流畅,不能出现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则认为,只要能看懂即可,文字略感别扭晦涩,对翻译文章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事。认识不一致就没有统一的尺度,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又把几个条件割裂开来,或重信轻顺,或重顺轻信,或不考虑原作风格,或求形似不求神似,严重地影响了翻译质量。一些质量不高的翻译作品也因之得以出版发行。
三、、未能击中要害。表意是语言的一种重要功能。翻译作为语际交流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传意性就是它的重要原则之一。如果没有传意性,不能把原意表达出来,翻译就失去了意义。对于这个关键性间题,这个翻译标准未作明确论述。大家知道,信一方面包括意义上的信传意,但也同时包括形式上的信。由于没有强调传意性,有的人把形式上的信摆在第一位,而意义上的信传意反而摆到了次要地位。如有人把“印’’和“辞海”分别译成“航空港”和“一,,,注意的只是形式上的信。结果,原文的意思反而没有表达出来。不达自然不信。“航空港”这个词中文没有,因而令人费解。中文“辞海”是指词典“收辞丰富,浩如烟海”,而在看来,一并无此义。有人甚至说这倒像是一部关于海洋学词汇的词典。我们认为,应该译成“机场’,,“辞海’,应按英语习惯译成宕,,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传意的作用。
另外,这个翻译标准还忽略了翻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可接受性,即译文应该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接受。也就是译文不仅明白易懂,而且所表达的意义必须和原文一致。这才是“达”的真正含义。然而,通顺流畅的译文有时看不懂,有时意思走样。如把“解放前”译作,把译成“白日作梦”,不能说不通顺流畅。但是,大部分英语读者不懂所指何意。他们既不明白它在时间上是指年以前,也不明白在政治上指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中国读者看了“白日作梦”往往理解成“白天作的梦”本义,或“痴心妄想”引申义。这和英语的实际含义“想人非非”,并不一致。这样的通顺流畅谈不上达,可接受性也很差。
实际上,严复对以上两点说得十分明确信应该指内容一致。为了保持原意,翻译时句子可以颠倒,字词可以增删,不必斤斤计较一词一句的得失。可见以上种种间题,实际上都是偏离了信达雅的结果。